《山东中医药大学报》  
上一期    下一期

山东丹参最道地

   期次:第18期   作者:专栏主持 丁兆平   查看:1123   


  看新闻,打开新华网,点击地方频道山东——新华网山东频道。
  2018年5月29日报道:山东济阳某村种植中草药,引领群众脱贫。他们建立了中草药种植基地。在村民的悉心照料下,该村3月底种植的丹参苗生长茂盛,长势非常喜人。
  以“丹参种植”和“山东”为关键词问“度娘”,有更多的精彩:“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丹参继续涨价”(中药材天地网,2018年4月9日),“山东诸城烟区:3000多亩丹参喜获丰收”(东方烟草网,2017年11月29日),……从济南回青岛,从济南高速南线上经过沂水地域时,我多次从车窗外看到了山坡上成片种植的丹参。由此引出话题:以泰山为地理标志的山东地域自古便是丹参药材的道地产区。
  《吴普本草》中述丹参“生桐柏,或太山山陵阴”。桐柏山地处中原,乃淮河源地,即今河南桐柏县境;太山即泰山,古郡名,即今山东泰安一带。吴普为广陵郡(今江苏淮阳)人,所记载的丹参产地距离其家乡较近,从活动范围而言是十分可靠的。故丹参作为山东的道地药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。
  其后的本草典籍等均沿用这一说法,如《名医别录》亦述丹参“生桐柏山及太山”。宋代《本草图经》云:“丹参,生桐柏山谷及泰山,今陕西、河东州郡及随州亦有之。”说明丹参的产地已扩大至陕西、山西(河东州大部所属)、湖北(随州大部所属)等地。
  明代认为丹参“南北川谷处处有之”,说明了丹参产地的广泛性。明代缪希雍《神农本草经疏》强调丹参所产“北方产者胜”。以黄璐琦院士领军的中药道地药材研究团队认为,“北方产者胜”可能指的是历代所记载的山东一带所产丹参(《中国中药杂志》2016年17期)。古今相印证的是,现代研究表明山东所产的丹参药材,所含丹参酮类有效成分明显高于其他区域。随着对丹参酮含量的重视,山东地区所产丹参药材丹参酮含量较高已经得到市场普遍认同。
  值得一提的是,清代以前的丹参药材主要为野生资源。清代始有丹参栽培的记载。据四川《中江县医药志》记载:“《康熙志》(注:1715年成书)记载,中江丹参的药材生产在当时已初具规模。”山东省丹参药材的种植自20世纪90年代形成规模并逐渐扩大。而今,做为大宗常用中药材的丹参,山东绝对是产量大省,主产地在沂蒙山区,全省药材产量超过全国总产量的半壁江山甚至达到六成以上。扩大道地药材丹参的种植并提升药材质量在山东得到重视与推广。
  事实用于雄辩,结论更有数据支撑。有许多学术论文报道了对不同产地丹参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,结果支持丹参药材山东产地最为道地的古今结论,举数例如下。
  中国医学科学院林佳团队对不同产地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比较,数据如下(野生品/栽培品,仅一组数据者为栽培品)。排列含量顺序为:山东沂南0.69%/0.73%>河南卢氏0.96%/0.
  58%>四川中江0.44%>山东沂水0.81%/0.37%>河南灵宝0.46%/0.
  21%>山西绛县0.19%>安徽亳州0.15%>河北承德0.06%,湖北武当(野生)0.13%(《中国中药杂志》2002年2期报道)。同一地区中野生品的含量普遍高于栽培品。
  深圳张小帆团队对不同产地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结果为:山西晋城>山东沂蒙山区>四川广元>云南丽江>河南信阳>安徽亳州(《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》2003年1期报道)。
  天津张坤团队以丹参酮ⅡA为指标的测定结果是:山东日照(0.31%)>陕西商洛(0.22%)>四川中江>浙江>河北行唐,后三者甚至低于《中国药典》2005年版标准0.20%(《内蒙古中医药》2004年2期报道)。
  北京孔祥文团队比较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江苏、安徽五个产地的丹参,其中隐丹参酮、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差别较大,山东的野生丹参含量最高,安徽的栽培丹参含量最低,而同一地区中野生品的含量普遍高于栽培品(《中国药房》2011年19期报道)。
  河南王东青团队比较山东和河南所产丹参,不同产地丹参酮ⅡA含量差别较大,以山东所产者丹参酮ⅡA含量较高,其中临朐所产者丹参酮ⅡA含量高达0.43%,而河南产丹参中丹参酮ⅡA含量相对较低,焦作产丹参酮ⅡA含量低于《中国药典》标准(《光明中医》2012年2期)。
  浙江周红艳团队不同产地丹参药材的丹参酮ⅡA含量比较研究,七个产地每个产地取三批样品,平均含量高低为:山东0.41%>河南0.35%>安徽0.27%>山西0.26%>浙江0.25%>陕西0.24%>江苏0.21%,江苏产地样品中有一批含量低于《中国药典》标准的要求(《海峡药学》2012年12期报道)。
  研究证明,丹参酮ⅡA在丹参生药中主要分布在其根茎的外皮,本质部基本不含。所以木质部粗壮者并非真正质优的药材。

山东中医药大学 版权所有 

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
京ICP备12019430号-7

本期已有5984次访问,全刊已有5071837次访问